一直很喜歡『諸聖禱文』

是好美的禱文喔!!!

不論是傳統調,還是『光明禮讚』CD裡 收錄的版本的新調

 

有機會的會想要練唱看看傳統調耶~

好難的哩 XD



 

【傳統調】李振邦神父的版本中國本位調

 



『光明禮讚』CD 裡的版本 第16首

(原曲為 美國當代教會音樂家約翰.貝克 John D. Becker的新作,首次在2003年復活夜中使用


  • 中文翻譯 : 張毅明老師--------

 

( ↑這連結常當機唱不出來)


 


  • 原版的英文版-------

(五體投地的發願,最是令人感動的啦!)

 




YOUTUBE上還有超多版本的諸聖禱文喔!

(搜尋 Litany of the Saints )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results?search_query=Litany+of+the+Saints&aq=f

 



一呼百應的神聖祈禱:諸聖禱文Litany of the Saints   

2007-01-09      From張毅明老師

      from http://blog.chinatimes.com/pauluschang/archive/2007/01/09/142130.html


  根據可考的資料,「諸聖禱文」最早出現在西元三世紀的天主教東方教會,當時的教宗聖國瑞(St. Gregory Thaumaturgus, 卒約270 AD),就已經在禮儀中使用了,在四世紀的《宗徒憲章》對此有清楚的文字記錄。大量在禮儀中頌唱此禱文的是拜占庭教會,由於它實在非常優美與動人,因此到了西元五世紀的時候,教宗格拉修一世(Pope Gelasius, 492-496)羅馬天主教會的禮儀中,時人稱為「格拉修的禱詞(Deprecaio Gelasii)」。西元六世紀,教宗聖葛利果一世(St. Gregory the Great,以制定葛利果聖歌聞名於世的教宗)制定當時稱為「七疊禱文(Litania Septiformis)」,並且正式在公眾禮儀中使用,並期望激起信友熱愛祈禱的心火。

 

 與其說「諸聖禱文」是聖歌,不如說它是祈禱的禱文,這禱文又稱為「連禱」。關於這點,可由其唱誦的方式看得出來:由一個人擔任「啟」的角色,負責誦唱祈禱的 內容與呼求的對象,然後再由其餘所有信眾擔任「應」的角色,負責誦唱團體的祈禱內容,一啟一應,連續不斷。這種「一呼百應」的祈禱歌曲,不僅僅讓這「屬於 眾人的團體祈禱」內容隨時保持彈性,可長可短,同時,更讓它具有強大的包容力量,將團體中的每一個份子,緊緊地成為一個共融的團體。這種「連禱」,也是現行彌撒中,「求主垂憐經(Kyrie Eleison)」與「羔羊頌(Agnus Dei)」的原型。

 

 「諸聖禱文」的歌詞可概分為三大部分:一、呼求天主聖三的仁慈與垂憐,同時,也呼求聖母、天上眾天使、以及諸位宗徒與聖人為我們轉求;二、呼求天主拯救我們脫離各種的邪惡與罪過;三、向天主哀求的團體祈禱意向與內容。

 

目前在華人教會通用的「諸聖禱文」曲調,為已故二十世紀李振邦神父創作的中國本位調。為了新時代年輕人牧靈工作之需,我們在新莊聖保祿天主堂開始使用由美國當代教會音樂家約翰.貝克(John D. Becker)的新作,首次在2003年復活夜中使用。透過約翰.貝克在音樂上匠心獨具的設計,這首羅馬天主教會禮儀中神聖隆重、莊嚴冗長的「諸聖禱文」,被轉化成為一首簡單、美麗、柔和、卻又深刻動人、且更能帶動共融氣氛的祈禱曲。作曲家在樂器伴奏的設計上,更是巧奪天工,令人讚賞!另外,除了美國當代作曲家John D. Becker的版本,2005年,我們新莊堂也在年中,於天主教主徒會修士發終身願的莊嚴彌撒中,也曾以中文唱傳統葛利果調的諸聖禱文,也是一樣美麗動人。所以,諸聖禱文也不是只有一個調子。

 

 「諸聖禱文」並不在每一台彌撒、或每一次教會禮儀中使用,相反的,它僅保留給重大而莊嚴的禮儀時刻,例如:復活夜、祝聖禮(祝聖執事、神父、主教、教宗,或是 祝聖教堂等)與當教會\信友有特殊且重大需求時(例如殯葬禮時)。因此可見「諸聖禱文」的神聖與隆重。每一次「諸聖禱文」的頌唱,都是獨一無二的神聖祈 禱,在信友虔誠的哀禱中,諸位天使聖人都與我們共同跪在天主台前,向慈愛又正義的神乞求垂憐、並獻上我們的求禱。

 

 

 


arrow
arrow

    毛毛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